时间:4月21日(周六)13:40-16:30
地点:文理楼B502
主办: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
时间 |
内容安排 |
主讲人 |
13:40-13:50 |
开幕式 |
|
13:55-14:20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外语人才培养 |
程爱民教授 南京大学 |
14:25-14:50 |
译人译事:我是一个翻译匠 |
吴文智教授 江苏省翻译协会 |
14:55-15:20 |
跨越边界:对当下翻译研究学理语境的思考 |
刘华文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
15:25-15:50 |
厄普代克中产阶级人物系列研究 |
蔡斌教授 河海大学 |
15:55-16:20 |
社科项目申报方略 |
祝平教授 苏州科技大学 |
报告内容简要
1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外语人才培养
专家简介:程爱民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等校学习或讲学,现任全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曾任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出版专(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内容提要:语言文化传播是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有目的的语言文化传播又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达到特定的政治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冲突与文化竞争加剧,如何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和传播工作,已成为中国及至世界各国从事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就中国而言,在目前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中,伴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开放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世界结构与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思想”、“中国经验”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面对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学科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贡献。
2 题目:我是一个翻译匠
专家简介:吴文智,教授,《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杂志主编,《翻译论坛》执行主编,江苏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译协专家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外语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在《外语研究》、《上海翻译》等刊物及各种全国性报刊发表论文、译文百余篇,专著、译著八十余部,总发表文字四千余万字。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五卷)、《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全13册)、《假如战争明天爆发》(全五册)、《实用汉英翻译词典》(获2003年第五届国家辞书二等奖)、《21世纪科技新视野》(全11本)、《YOU:身体使用手册》、《经典中国》、《最美双语经典系列》等。
内容提要: 结合个人三十余年的翻译实践历程,简要评析国内外语翻译的现状,提出翻译工作者必备的心态和基本素质,介绍了不同体裁文本的翻译策略,并对有志于从事翻译实践和研究的中青年教师提出中肯建议。
3 题目:跨越边界:对当下翻译研究学理语境的思考
专家简介:刘华文,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博士。曾任《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编委和《译文版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执行主编译。专著有《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2005)、《汉英翻译与跨语认知》(2009)、《翻译的多维研究》(2012)、《翻译诗学》(2015)、《差异·认知·界面:汉英翻译三维论》(2017)和《双语词典文本性研究》(2017)。主编的研究型教材有《汉语典籍英译研究导引》、《翻译资源与工具读本》。译著有《康德》、《海德格尔》、《路边十字架》、《野孩子》等。曾在Meta、《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读书》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文章被收入Translating China for Western Readers: Critical, Practical and Reflective Essays(2015,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Translation(2017)。研究兴趣:认知与翻译、诗歌翻译、译释学、双语词典学等。
内容提要:翻译研究的交叉性特征要求跨越自身边界与相关学科结合起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这个大背景为当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宏观的学理语境。翻译研究需要关心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的实施。翻译研究在这一战略背景下的贡献应该是考察已经通过翻译走出去的中国文化,藉此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产生启发。翻译研究的学理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上,针对已经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文本的翻译,可以与语言学、叙事学、诗学和哲学四个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融合,既可以做到“贴地而行”的实践指向的研究,也可以做到“凌空而飞”的形上指向的探索。依托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宏观语境,校准上述四个学科领域可以与翻译研究相互跨越的理论方向,既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又有益于翻译学自身的学理建设。
4 题目:厄普代克中产阶级人物系列研究
专家简介:蔡斌,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专家和省市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美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社会兼职有:“美国文学学会”理事、“中美比较文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内容提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厄普代克刻画美国中产阶级人物颓废心理入木三分,他能清晰地看到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通过新现实主义精妙细致的写作手法使之完整地呈现出来。作家的小说中没有完人,都是有着严重缺陷的小人物。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厄普代克关注的不是现代社会呼风唤雨的英雄,而是把睿智的目光投向那些在风雨飘摇的社会环境中有着“生存局限性”的广大中产阶级。这也许不是厄普代克对这个社会认识的全部,但至少他是从一个比较擅长的视角去认真地观察和理解这个社会的。尽管他从未想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无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但作为美国社会主体中产阶级的“心灵画师”,厄普代克毕竟通过他的小说为我们书写了“当代美国历史的一个范式”。其系列经典作品无疑是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存现状,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中产阶级的自我救赎和生存策略,呈现了厄普代克对社会、人生独特的理解,尽管这种理解有其局限性,但却是历史的、客观的存在。
5题目:社科项目申报方略
专家简介:祝平,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UT-Austin)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 英文系访问学者。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 被遴选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教、科研项目7项,主持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本科专业(英语)建设工作。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英译汉和汉译英译著2部,编著英语教材及工具书、参考书8部。 曾获“建国六十周年来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第五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一等奖等奖项。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苏州分会副会长。
内容提要:从社科项目的本质特点入手,探讨项目申报过程中选题、论证、管理诸方面须注意的问题, 为申报者提供基本的申报方略。